【应用解剖】
第5蹠骨基底部略扁平,状似三角形,基底后面有三角形软骨面,与骰骨组成蹠跗关节的一部分,其间有关节、关节腔,并有蹠跗背侧及蹠侧韧带连接。底部的内侧接第4蹠骨基底外侧面,底部的外侧面有一乳状突起,称为蹠骨粗隆,是腓骨短肌附着部。底部的下面有浅沟由小趾展肌腱通过,紧临第5蹠骨基底后外侧常有维萨利氏副骨存在。。
【诊断要点】
1、本病常见于舞蹈演员及习惯穿高跟或狭窄皮鞋者,这些职业或习惯使足经常处于跖屈 外翻及外展位。维持足部这种位置主要是腓骨短肌,由于该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,不断牵拉该肌止点的第5跖骨粗隆部,使该处发生损伤性无菌炎症或发生继发性滑囊炎,少数情况下也可因维萨利氏副骨移位而产生症状。
2、患者常感第5蹠骨基底处疼痛,上下楼梯、长途行走及作足蹠屈和外翻动作时疼痛加剧,而且常并发小腿外侧中下段疼痛及酸困感。
3、急性期局部皮肤可呈现红肿及疼痛现象,慢性期局部,皮肤增厚,肤色增深,若继发滑液囊,则可触及囊性波动感,压痛点在基底外侧粗隆部。若维萨利氏副骨移位引起症状, 其压痛点在蹠骨基底后侧,触压时同时有圆形滚动感。
4、X线:有助于维萨利氏副骨移位的诊断。
【治疗方法】
1、小针刀疗法(非针刀专科医师不可模仿,故略)
2、外科注射疗法(药物配伍依据患者病情调配)
(1)因第5跖骨基底明显向外突出,故容易识别,用拇指在该处滑动触压可获明显的压痛点。注射穿刺时,应将针尖刺及粗隆的骨质,并尽力推注一些药液,然后改变方向,刺入跗跖关节再注入一些药液。若有继发滑液囊,则将针尖退到囊内,尽力抽出囊内液体后,将其余药液注入囊内。
(2)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期不宜应用注射疗法,可作局部热敷及应用抗生素等治疗。
(3)每注射治疗后宜休息,禁止穿狭窄的皮鞋,以免磨擦局部发生感染。
(4)若有继发滑囊炎,每次注射治疗,小针刀治疗后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局部加压包扎3~5天。